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备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掌握财务、金融管理及会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通晓公司理财实务,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在工商企业、金融部门及行政事业单位从事财务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
1.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2.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3.系统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4.掌握现代财务分析、财务管理的分析方法和应用能力,具备从事财务管理工作和会计实务的初步能力;
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中外财务管理的学术动态及应用前景等资料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6.了解中国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和演变的相关知识;熟悉国家财务管理、金融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7.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能熟练应用office等办公软件,较熟练的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用外语对话、写作的初步能力。
三、专业基本信息
学科门类:管理学
专业大类:工商管理
专业代码:120204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四、总学时(总学分):2299(164.5)
五、专业主要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 课时:51学时
课程简介:管理学原理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必修课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管理学原理是一门系统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学科,研究目的在于寻找管理客观规律,总结管理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并用于指导实践。通过学习,旨在使学生了解管理的基本含义、各项职能、管理思想的历史和发展,树立现代管理思想观念,掌握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培养管理意识和创新意识。能够综合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解决现实中的问题,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程名称:微积分 课时:102学时
课程简介:微积分在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居于基础的地位,为学习后续课程和进一步获取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微积分的数量分析技能和数值计算手段;初步掌握结合专业实际问题建立简单的数学模型,并能应用数学软件求解数学模型;掌握基本的逻辑思维技巧,形成用数与形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课程名称:基础会计 课时:51学时
课程简介: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知识的入门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加强学生在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方面的训练。本课程主要对会计学的基础知识作了介绍,要求学生首先应准确、熟练地掌握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着重掌握借贷记账这一基本方法,并运用方法来处理企业的经济业务,最后通过课堂手工模拟和软件模拟掌握会计操作的基本技能。
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 课时:51学时
课程简介:微观经济学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的研究, 介绍微观经济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使学生掌握微观经济学的相关原理、方法,来说明现代社会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以及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 课时:34学时
课程简介:宏观经济学通过介绍当代经济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使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相关原理、方法以及了解宏观经济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由此提高学生分析宏观经济问题、解决宏观经济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熟练地运用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对当前宏观市场相关经济现象的分析和判断来指导工作和生活。
课程名称:线性代数 课时:64学时
课程简介:线性代数是以讨论有限维空间线性理论为主的课程,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其任务是使学生获得行列式、矩阵代数、线性方程组、线性变换及二次型等基本知识,掌握基本运算,培养逻辑思维、逻辑推理和运用矩阵代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名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课时:51学时
课程简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随机现象统计规律的学科,广泛地应用于随机试验与随机调查数据的处理与建模过程的始终。概率论着重对客观的随机现象提出各种不同的理想化的数学模型并研究其内在的性质与相互联系,数理统计是研究怎样有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带有随机性的数据,以对所考察的问题做出推断或预测,直至为采取一定的决策和行为提出依据和建议。
课程名称:统计学 课时:51学时
课程简介:统计学是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
课程名称:金融学 课时:51学时
课程简介:金融学主要讲述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工具、金融市场、货币政策等基本金融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对货币金融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运行方式有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对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货币政策以及宏观金融调控等范畴有较为系统的了解和把握。
课程名称:中级财务会计 课时:136学时
课程简介: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在学生掌握了会计学原理的基础上开设的。它以会计信息为载体,对企业发生的各类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会计信息相关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会计报告,具有理论性、实务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本课程在内容和方法上将会计理论分析和会计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勤于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名称:投资学 课时:51学时
课程简介:投资学是建立在经济学和现代金融理论基础之上,与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管理学等学科密切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基础性、实践性的独立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证券市场层次结构、基本功能、证券市场运行的各类主体及客体、证券市场的运行机理,学会证券投资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分析证券价格波动的原因,据此来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获取理想的投资收益。
课程名称:管理会计 课时:64学时
课程简介:管理会计系统介绍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与具体应用方法,为会计管理功能的延伸和拓展做出巨大贡献。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熟悉和会操作企业的短期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决策;掌握全面预算的编制;提高学生对人力资源会计、环境会计等管理会计新发展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企业管理具体问题的能力。
课程名称:财务管理 课时:68学时
课程简介:财务管理是研究通过预测、组织、协调、分析和控制等管理活动对资金运动进行管理,以提高资金效益的一门经营管理学科,是以企业财务目标为中心,以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营运资金管理和收益分配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完整的知识体系,是经济管理各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通过对财务管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及其实际应用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财务管理从理论到实务有较系统的了解和掌握,能以系统管理、价值管理的高度正确处理现代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筹资、投资、分配问题,具备在企业从事财务管理的业务能力。
课程名称:经济法 课时:51学时
课程简介:经济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和运用经济法知识,是对经济管理人员和营销人员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经济法的基础知识;熟悉一些常用经济法律的基本内容;增强法制观念并初步具有运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观察、分析、处理财务管理相关问题的能力。
课程名称:税法 课时:51学时
课程简介:税法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是建立在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等专业理论课程基础之上的独立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税收法律制度基础和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系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我国现行的税收法律规定及实务操作方法,全面把握我国现行各税种的计税依据、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各税种的应纳税额,从而具备对实际经济业务中涉及到的税收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六、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名称 |
周数(或课时) |
学分 |
入学教育 |
0.5 |
0.5 |
军事训练 |
2 |
1 |
安全教育 |
2 |
1 |
社会实践 |
4 |
1 |
实验实训 |
17 |
17 |
专业见习 |
3 |
2 |
专业实习 |
14 |
6 |
ERP综合实训 |
1 |
1 |
V财实验 |
1 |
1 |
创新创业综合实训 |
1 |
1 |
毕业论文(设计) |
10 |
6 |
学科考赛 |
1 |
1 |
校内义务劳动 |
1 |
1 |
社会公益活动 |
1 |
1 |
合 计 |
55.5周 |
40.5 |
七、课程体系结构及学分比例(含实践教学环节学分)
课程平台 |
课程模块 |
学时数 |
占总 学时数% |
学分数 |
占总 学分数% |
学分 总数 |
占总 学分数% |
通识教育 课程平台 |
公共基础课 |
724 |
31.5 |
53.5 |
32.5 |
62.5 |
38.0 |
公共选修课 |
192 |
8.4 |
9 |
5.5 |
专识教育 课程平台 |
专业基础课 |
455 |
19.8 |
21 |
12.8 |
60 |
36.5 |
专业主干课 |
370 |
16.1 |
21 |
12.8 |
专业选修课 |
306 |
13.3 |
18 |
10.9 |
专业技能 课程平台 |
专业技能 必修课程 |
168 |
7.3 |
10 |
6.1 |
15 |
9.1 |
专业技能 选修课程 |
84 |
3.6 |
5 |
3.0 |
实践创新 平台 |
专业见习 |
|
|
2 |
14.0 |
27 |
16.4 |
专业实习 |
|
|
6 |
实验实训 |
|
|
3 |
毕业论文 (设计) |
|
|
6 |
学科考赛 |
|
|
1 |
创新创业 |
|
|
1 |
社会实践 |
|
|
1 |
职业技能 |
|
|
1 |
其他 |
|
|
2 |
实践创新 选修课程 |
|
|
4 |
2.4 |
合 计 |
2299 |
100 |
164.5 |
100 |
164.5 |
100 |
八、实践教学学时(周数)与学分
类 别 |
学时数(周数) |
学分数 |
实验课程 |
独立设课实验(学时) |
16 |
1 |
课程内实验(学时) |
237 |
13.5 |
实践环节 |
实践课程(学时) |
244 |
14.5 |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周) |
37.5周 |
22.5 |
合 计 |
|
51.5 |
九、毕业及学士学位要求
(一)毕业资格
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修满规定的最低总学分164.5学分,其中必修课最低128.5学分、选修课最低36学分,取得毕业资格。
(二)学位授予
取得毕业资格的学生,并符合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学士学位。